为落实国家民生实事工程,上海自2016年5月12日正式启动全行业推进工作,截至2016年12月5日,教练车安装车载计时设备的培训机构数量为191户,100%覆盖了应安装设备培训机构;安装车载计时设备的教练车约为13066辆,占签约安装数的99%。
截至今年6月,本市共有10.3万多名学员选择“先学后付、计时培训”的学驾服务模式。学员实车操作训练公里数平均达到360公里;平均毕业周期为120天;实车操作训练平均45学时,远多于传统培训实际训练时间,保证了每名学员的培训质量,从源头上杜绝了“本本族”和“马路杀手”的产生。由此,科目二平均考试合格率达到为74.1%,科目三平均考试合格率达到为77%。
下一阶段,本市交通和公安管理部门将紧密配合,实现考试系统和培训系统有效对接共享。市交通委将学员学时信息交换至考试系统,市公安局通过考试系统比对交换信息后安排考试。学员完成《教学与考试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才可自主预约考试。
“一次性付费”方式则是在学员报名时即支付全部的培训费用。
从明年起,无论是“一次性付费”还是“先学后付”,都必须施行计时培训。
二是引导学员理性学车。计时培训模式支持学员选择“先学后付”的付费方式,学员可自主选择教练员和练车时间,自主选择性高,既保障了学员主动权和选择权,也在机制上改变了学员一次性付费后希望减少学时尽快考取驾照的消费心理。
第二部分(对应科目二考试)基础和场地驾驶培训,小型车手动档为17学时(含驾驶模拟器教学),自动档为15学时;
第三部分(对应科目三考试)道路驾驶操作培训24学时(含驾驶模拟器教学);
第四部分(对应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安全文明驾驶常识培训为10学时,包括课堂教学2学时。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各地可根据实际,对训练里程做出相关要求。结合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本市规定参加各准驾车型培训的学员,结业时总训练里程不得少于300公里。
学员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学时后,可自主预约驾考,培训机构无权约束学员约考行为。
来源:市交通委